社交焦慮是什麼?焦慮的6大症狀與改善方法,陪伴你走出害怕被看見的恐懼

社交焦慮是什麼?焦慮的6大症狀與改善方法,陪伴你走出害怕被看見的恐懼

身心症狀與治療
  • #心理諮商
  • #焦慮症
邵于軒 諮商心理師
你有社交焦慮嗎?總是害怕被看見、擔心說錯話?本文由心理師解析社交焦慮的症狀、成因與改善方法,包含日常練習與心理諮商建議,幫助你走出對社交的恐懼。

只有在人多的場合才會感到緊張嗎?

還是有時候單純只是跟陌生人講話,或是去跟店員點餐,也會讓你感到如此焦慮呢?

其實只要是害怕開口說話、覺得自己被盯著看,或是在講完話後反覆懷疑自己說錯了什麼,這可能就跟社交焦慮有關。

社交焦慮是什麼? 害羞內向 vs 害怕

社交焦慮症(Social Anxiety Disorder)是一種常見心理症狀,其定義是對於他人評價的過度恐懼與不安。這種焦慮在特定的社交或表現情境中發作,例如在公開場合講話、與陌生人互動或被注視時等。

害羞內向與社交焦慮差別?

許多人會將「內向」與「社交焦慮」混為一談,但內向只是性格特質,並不會引起強烈的心理困擾;而社交焦慮則會導致逃避、困擾與功能受限

我有社交焦慮嗎? 社交焦慮的6大常見症狀

你可能會好奇自己有社交焦慮嗎? 還是單純害羞內向呢? 也許可以先從了解社交焦慮的表現開始。社交焦慮可能有的身體反應到逃避行為:

  1. 臉紅、冒汗、心跳加速:尤其在講話、被點名或進入新環境時出現。
  2. 腦袋空白、語無倫次:特別是在自我介紹或需要表達意見的時刻。
  3. 逃避社交場合:提前拒絕邀約、迴避聚會、在聚餐時沉默。
  4. 擔心被批評或出糗:害怕眼神接觸、坐在邊邊角落,不敢主動說話。
  5. 過度自我檢討:活動結束後,不斷回想自己是否說錯話或表現不當。
  6. 擔心自己的外表或表情不被接受:覺得自己太胖、太怪、講話不好聽。

為什麼會形成社交焦慮?心理師整理3大常見原因

  1. 原生家庭成長經驗:從小被大人批評、否定或忽略,會讓小孩對他人的評價特別敏感,也會形成較低的自我價值。以至於發展出需要表現好才能被愛,內化了強烈的自我監控與羞愧感,進而在長大後對社交情境產生壓力與焦慮。
  2. 過往社交創傷:如在過去演講中出糗、被朋友排擠、在全班面前被老師責備,這些看似小事的經驗,可能在心理產生深刻的情緒遺留,使人面對類似場景產生高度羞愧與焦慮。
  3. 高自我期待:對自己有著極高期待,像是希望自己在他人前要說得完美、看起來無懈可擊,卻在現實中覺得無法達標,便產生自我否定與恐懼失敗的情緒,而害怕社交他人的評價。

社交焦慮的成因複雜,通常不是單一事件造成,而是長期經驗、思考方式與環境交互影響的結果。

社交焦慮怎麼辦?提供你3個改善方法

當你可能已經試過逃避、不說話、提前離場,或是在心中一遍遍自我檢討,但還是對於焦慮因應無果。試著以下3個方法幫助你更有彈性地面對:

1.心理諮商:重建對社交的信念與認知

社交焦慮的根源,往往來自對他人評價的過度解讀與負面預期。心理諮商能夠協助你去檢視這些思維是否真實,訂定治療計畫,逐步建構更貼近現實且健康的信念。

2.日常生活練習:從小處建立安全感

心理治療之外,日常中的練習也非常關鍵,以下是建議的幾個方向:

a.練習開場白與社交腳本:準備3個你熟悉且自然的話題,像是「你最近有看什麼影集嗎?」、「最近這附近有什麼好吃的?」等,讓自己在面對對話時不再腦袋一片空白。

b.關心他人:把注意力放到別人身上可以有效降低被關注的壓力,也會讓自己的表現比較自然。

c.觀察並設定退場機制:提早觀察聚會場所的出入口、找熟悉的朋友作伴、或設定一個「我可以隨時離開」的選項,這些方式能降低你進入社交情境時的無助感。

3. 就診身心科:尋求藥物協助

若社交焦慮已嚴重干擾你的工作、人際或生活品質,也可以諮詢精神科醫師評估是否需短期藥物治療。服藥初期需耐心等待藥效發揮,也需配合醫師指示調整劑量,切勿自行停藥或更改療程。

還不確定從哪邊開始嗎?也許可以從心理諮商開始

社交焦慮是一種可以被理解與改善的心理狀態。心理諮商能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,幫助你探索形成社交焦慮的根源,並透過治療逐步練習更有彈性的應對方式。

立即預約心理諮商


🔗 延伸閱讀

  1. 焦慮症發作怎麼辦?心理師帶你一次了解焦慮症的成因、症狀與改善方法
  2. 第一次心理諮商可以做什麼準備?5分鐘帶你了解完整流程
相關閱讀
Related Article

完美主義讓你喘不過氣?完美背後的自我價值焦慮

完美主義讓人焦慮又疲憊?本篇帶你深入了解完美主義與焦慮的關係、自我價值焦慮的成因與5大常見跡象,並提供心理師建議的3個改善練習,幫助你學會放下對自己的過度苛求,重建內在價值感。
  • #焦慮症
  • #心理諮商

你是焦慮型、逃避型還是安全型?認識4種依附關係在感情中的樣貌

你是哪一型依附風格?焦慮型、逃避型還是安全型?本篇文章帶你認識四種依附關係在感情中的樣貌,解析成因與影響,並提供心理師專業建議,幫助你修復不安全依附、培養更穩定的親密關係。
  • #伴侶諮商
  • #心理諮商
  • #依附關係

焦慮讓你晚上睡不著?焦慮失眠的成因與改善方法

總是壓力大、焦慮到睡不著?你可能正經歷焦慮失眠。從大腦反應解析焦慮導致失眠的原因,並提供5個有效的緩解方法,幫助你穩定情緒、改善睡眠品質。
  • #焦慮症
  • #心理諮商